西宁

当前选择:西宁

当前位置: 西宁学大教育 > 西宁资讯 > 西宁

如何应对话题作文

来源:学大教育 时间:2013-06-01 09:33:09

    1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

  “小桥流水人家”是风景,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是风景,石缝中倔强的小草是风景,高山上参天的松柏是风景,月台上惜别的恋人是风景,夕阳中散步的老年夫妇是风景,热心公益的感人现象是风景,抗洪救灾的宏大场面是风景,晨读的学生、晚归的农人、沉思的学者……风景无处不在,“风景”的内涵广泛而深邃。

  请以“风景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。立意自定。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。题目自拟。不少于800字。不得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(1)正确审题。先明确“风景”的含义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“风景”为:“一定地域内由山水、花草、树木、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(如雨、雪)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观。”由“可供人观赏的景观”一语可知,“风景“一词起码具备以下内涵:①所写内容须是能给人美感的、赏心悦目的、情感昂扬向上的、正面美好的景观,而非假恶丑的、令人厌恶悲伤的负面“景象”。②所写内容须是具体可感的——能观赏、能看到的,而不能是纯抽象的概念(看不到的概念怎可称为“风景”)。如有学生将勤奋、信念、韧性、成功、诚信、奉献等纯抽象的概念称作风景,不切题。但如果写体现这些概念的可观可赏的行为、场景,并称之为“风景”、“一道亮丽的风景”,是切题的。

  (2)合理选材。“风景”有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之别。立意境界上有深浅、高下之分。若写纯自然的风景,虽然扣题,但太实太浅,立意境界不高。若写纯人文风景,立意境界要高于写纯自然的风景,但缺少由自然到人文、由实入虚、由浅入深的映衬过渡.也非.最好。若写自然与人文风景的结合,能由实上升为虚,在立意境界上属好。一般来说,可实可虚的话题.写虚的一般比写实的立意要深一些。

  2.阅读下面的文字,然后按要求作文。

  有一位青年考试落榜后,情绪低落,独自一人来到一座庙宇。庙里的住持看到他郁郁寡欢,就询问他。青年道出了心事。住持就指着地上的树影问他:“这是什么?”青年说:“阴影呗!”住持说:“年轻人,其实这是阳光啊——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是光明的,那么他的世 界也是光明的;如果一个人心态是灰暗的,那么它的世界也是灰暗的。”青年听后恍然大悟,从此振作起来,发奋图强,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。

  请以“心态与人生”为话题作文。立意自定。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。题目自拟。不少于800字。不得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文章应着重表现“心态与人生”的关系。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阴影、失望、愤懑、消极、悲观等负面情绪,那么他眼中的一切都是灰暗迷惘的,即便是阳光也可能看成阴影,即便是机会,也可能看成失败;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阳光、希望、奋斗、积极、乐观等正面情绪,那么他眼中的一切都是光辉灿烂的,即便是阴影也可以看成阳光,即便失败,也可以看作机会,成功的前奏。同样一个事物,关键是你以何种眼光、何种心态去看待。面对人生境遇(挫折、失意等),是以悲观的心态对待,还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——心态不同,结果迥异——倘若要想改变自己的世界,首先应改变自己的心态。

  -

  命题为《阴影里也有阳光》《何不改变自己的眼光》《心态决定一切》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《转身,就能发现阳光》《改变心态,成败立变》都很好。

  有学生可能谈“失败乃成功之母”或“逆境奋斗成才”等,严格来说,不合话题要求,因为话题是如何“看待”失败,而不是谈失败与成功的关系。再说重复论证如此陈旧的话题,也没有多少意义。

  3.阅读下面的材料-根据要求作文。

  牵牛花,没有挺拔的躯干,原本柔弱地匍匐手地,却借助枯木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:枯木本无美景可言,却借助牵牛花的装饰,成就了一道道风景。

  读了以上材料,你有何感想?给你什么启示?请以“借助”为话题作文,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,标题自拟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不要套作、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(1)从牵牛花或枯木某一单方面“受惠”

  的角度理解:柔弱的牵牛花借助枯木,使自己变得挺拔;枯木借助牵牛花使自己变得美丽——要善于“借助”外物、外力,实现、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.使生命变得更美丽、更辉煌。庄子在《逍遥游》中说:任何事物,都不能超然物外,独自生存,都需有所凭借才能有所成就。荀子在《劝学》中也说: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刘邦战胜项羽,就是因为刘邦比项羽更善于借助贤臣良将的能力。

  (2)从牵牛花或枯木双方角度理解:牵牛花美丽但柔弱,枯木挺拔但不美丽,双方借助对方、合作互助,实现了双方的美丽又挺拔——要善于合作、相助,取长补短,达到互补共赢的目的。小到自然界的动、植物之间的合作、相助,大到人类社会中企业、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,莫不如此。

  4.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作文。

  有一位牧师来到新教区,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,然而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,总爱摘花。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,有个路过的学童问他:“我可以摘一朵花吗?”牧师问:“你要哪一朵?”孩子选了朵开得最美的郁金香。牧师接着说:“这朵花是你的了,可现在就摘了去,它只能活几小时,要是让它继续留在这儿,它过好几天也不会凋谢,你选择哪一样?”孩子想了一会儿说:“我要把花留在这儿,过一会儿再来看它。”当天下午,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花,但每个人都同意把选好的花留在园里,免得过早凋谢。那年春天,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,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,还结交了大批朋友。

  读了以上材料。你有何感想?给你什么启示?请以“眼前与未来”为话题作文。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,标题自拟.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不要套作、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材料中的“花”象征美好事物,“采摘”象征占有、拥有,“凋谢”象征美好事物的的消失、毁灭,最后“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,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,还结交了大批朋友”,象征产生了美好的结果。

  话题“眼前与未来”,可以理解为,对待美好的事物,如果只顾“眼前”,过早的急于占有、享受,往往是短暂的,昙花一现,过早地消失、毁灭;如果耐住性子,顺其自然,着眼“未来”,反而能更长久地享受,产生更好的结果。譬如学生的“早恋”,过早地享受禁果,反而得不偿失。所谓“过早成熟的果子先腐烂”。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,学生时期的任务就是学习,掌握知识,为“未来”人生打好铺垫,前景更美好。

  5.阅读下面的文字-按要求作文。

  一些人去山里游玩,下山的时候,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,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。大家很高兴,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。走了一大段路后,大家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,果然是条捷径!当大家庆幸时,眼前出现一道断崖。而捷径在此一拐,伸向远方的一个小山村。大家一筹莫展,只得先往山村方向走,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,小道弯弯曲曲的,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。追求“捷径”的心理可以理解的,但要认清真正的“捷径”,否则有些路看似“捷径”,只怕比弯路更“弯”,甚至是“歧路”“死路”。

  读了这则故事,你有什么认识和体会?请就“捷径与弯路”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。立意自定。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。题目自拟。不

  少于800字。不得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:“捷径与弯路”是一个关系型话题。所谓“捷径”,即解决问题的便捷手法,所谓“弯路”即解决问题的繁难手法。写作前先要细读材料和提示语。从材料与提示语的指向看,核心意思说的是“看似捷径,实是弯路”,那么构思时就要联想生活中有哪些“看似

  捷径”,却反而会把事情复杂化甚至把人引向歧途的“弯路”,像“拔苗助长”“守株待兔”“作弊行贿”“偷盗抢劫"等看似“捷径”实是“弯路”“歧路”;有些看似“弯路”,其实却是“捷径",所谓“曲径通幽”,如军事上的“以迂为直”“不走弓弦走弓背”;为人处事的诚实守信、奉公守法;言语外交的委婉含蓄;生活中的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等。本题如果写成议论文,可注意把握材料及提示语丰富的信息,然后这样展开:①为什么会

  把“捷径”走成“弯路”(经验不足、心态失衡);②把“捷径”走成“弯路”有什么危害(轻则浪费力气,重则害人害己)。

  6.阅读下面的文字,按要求作文。

  历史上,伯夷守节,隐身采薇,饿死首阳;屈原怀沙,行吟泽畔,投身汨罗;更有“季布无二诺,侯赢重一言”的佳话流传。孟子说: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”当代作家贾平凹对王维《山居秋暝》诗中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的境界甚为推崇,他说:“人的一生,苦也罢,乐也罢;得也罢,失也罢,更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。”

  要保有精神的明月清泉,须要守护心灵的空间。在实用主义盛行、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,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?

  请以“守护心灵的空间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,可以写经历,写感受,可以发表议论,编写故事,等等。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,题目自拟,不得抄袭,不少于800字。

  【提示】这种观点型话题作文,“话题”本身就是论点。如果写成议论文,将“话题”作为文章的论点就可以了,而且材料本身也是写作中的典型论据。材料中已经说明了古人是如何守护心灵的空间的,话题要求我们去写“在实用主义盛行、价值观多元走向的今天,我们如何守护心灵的空间”。审题的重点在动词“守护”上,文章必须体现“守护”:“守护”什么?为什么“守护”?怎样“守护”?“守护”的结果?等。其次是“心灵",要突出所守护的是“心灵”的向往追求和价值观。如果写成记叙文,记叙的材料和叙述的故事能够体现这个观点就行。

  7.阅读下面文字,然后按要求作文。

  生活中,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游,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,不仅有自然美景、人文历史,更多的是对一种梦想,一种精神的归宿,一种看不见的灵魂涌动的向往。生活中,近的是现实,远的才是诗。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,在人们心中燃烧。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。

  请以“向往远方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之内。立意自定。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。题目自拟。不少于800字。不得抄袭。

  【提示】所谓“距离产生美”,远方因为与我们有距离,所以在我们想象中是神秘的,是美好的,充满诱惑的。“远方”象征理想和美好,这反映了人类追求理想,探索新知,开拓未来的愿望。追求美好是一种本能,一种可贵的品质,唯其如此,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,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好。但也不能一味好高骛远。人没有近的“现实”不能生存,没有远的“理想”也无法更好地生活。本话题可以议论,阐述“向往远方"的因果、利弊、美学价值等,也可以记叙,讲述一个与“向往远方”有关的故事,表达一个主题。

相关推荐
热点资讯
热门话题